27 9 月

0 comments

善事怎麼做才能有效改變命運(6-1)正中偏

27 9 月, 2024


《了凡四訓》「積善之方」接下來是講善有偏正,這段落有兩則故事,分別是在講「善」有「正中偏」和「偏中正」的道理。因為我看了故事,自我思考了一下,就把這段落分成兩封信來寫好了。

先講講關於「正中偏」這個故事:

以前有位宰相,叫做呂原,因為做人公正,為官清廉,退休返鄉之後,還是很受人愛戴與尊敬。

有一天,有個鄉下人喝醉了酒,跑去臭罵呂公一頓。但是呂公不為所動,並沒有因此而發火,只是告訴僕人說這個人喝醉了,不要和他計較,於是就把門關上不理睬他。

過了一年,那個人因為喝酒犯了案子被判死罪然後被關進監獄裡面了,呂公才很懊悔的說:「假使當初跟他計較,把他送進官府法辦,給他一點小小的懲誡,以防止日後的為非作歹,他就不至於犯下這樣的大罪了。都怪我當初心存仁厚,才養成他這樣的惡性惡行,犯了死罪。」

像這種存好心,但是結果卻走了樣變成壞事的,就叫做「正中偏」。

看了這個故事,我會覺得,遇到有人喝醉酒來亂,大部份的人,特別是有修養脾氣好的,大概就是「算了」,不計較、息事寧人,不要理他就好,頂多請警察驅離一下。

一般來說,故事到這裡應該就結束了,存好心不計較,然後不起衝突,喝醉酒的自己明天酒醒就好了,也算是個和平的好結果。

但這則故事就是把時間拉長,喝醉酒的人犯了死罪,追溯到當時喝酒鬧事時跟呂公沒有給予懲戒有關,感覺有點牽強也很有道理。

怎麼說呢?

牽強的地方在於事情過了這麼久了,而且這兩件事看起來沒有直接的因果必然性。以俗世眼光看,要說沒呂公的事,其實也是可以的,畢竟呂公也不是他的誰。

有道理的地方是,有道德涵養的呂公,就不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。這個喝醉酒的人最後犯了死刑,會有這樣的果,是前面有了什麼因,而在他的生命歷程當中,呂公就是他層層疊疊因因果果當中的一個因,如果當時呂公讓他記取教訓,出發點也是好的,或許真的多少改變一點點這個人未來的生命軌跡。

把這故事拿到現代來講,呂公當時如果報警,讓對方受處罰,那也是為他好,或許之後也不會發生酒駕害人害己之事,類似這樣的概念。

古人說「微防杜漸」,不管是對自己的心性修養或者是對別人的規過勸善都是無比重要。雖然呂公有高度的覺知與內省能力,但也經過了一年,來不及防範。所以,這真的很需要非常深度的道德涵養,以及敏銳的洞察力,在小小的事情「發生當下」就要能洞察出來未來會怎樣,以判斷現在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是最好的。

所以說,要做到「圓滿的善」,沒那麼簡單。心存善念,總是宅心仁厚不計較,還不夠,因為做出來的善,很容易是「正中偏」的。因此,我們需要多聽善知識,多學習善知識,提升自己的認知維度,這樣多少也能減少遺憾,讓善趨於圓滿。

※在下方輸入您的伊媚兒,訂閱澍水雲美日信,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唷!

About the author 

言胤麟  -  現任大學通識課兼任助理教授,同時在【澍水雲心靈占卜工作室】當命運的指路人。★易經占卜∣為你解惑指引 ★數字易經∣教你改善磁場★生命靈數∣與你活出天命 ★靈數桌遊∣助你自我覺察 ★春秋補運∣推你重要一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