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鄉里,有個黃金單身漢,經常穿著隨意輕便,代步也都是騎腳踏車居多,外表真的看不出是老闆。
遇到熟人,他的話就很多,說的大部分是他去做了什麼善事,例如隨身帶罐罐,隨時餵流浪貓狗,也帶去結紮、看病,自掏腰包花上好幾萬也都心甘情願。
除了說做了什麼善事,也會說自從父母去世了,他對手足也很捨得,錢都不計較,例如,每個月給獨居哥哥20萬生活費,小妹的車壞了,就馬上買一台賓士給她。
走在路上,我都很怕被這位老闆叫住;或者他來我家金紙店,我也都希望他買完趕快回家,不然,我隨時都要有心理準備,聽他講話一個小時以上。
有一次,他又在說家庭聚餐吃了一桌幾萬塊的料理,裡面有什麼魚什麼蝦,如何如何,並且強調他這麼有口福、有錢可以帶家人吃好料,都是因為他多做善事、對家人很捨得的結果。
其實聽得我心裡嘀咕嘀咕的:「做善事不是要不欲人知嗎?」
或許老闆看出我的表情,便跟我說:「不是我愛炫耀,而是想要鼓勵大家,做善事是很開心的事,你看我每天都笑嘻嘻的,而且也真的會有好報,老天爺都有在看,我做了善事,馬上又讓我生意接到一個大單…..。」(然後又開始說他最近做了什麼善事)。
自從我看《了凡四訓》之後,對為善「眾人皆知」便有了新的想法,漸漸地,對那位老闆也沒有那麼排斥了,畢竟他做的善事,我未必能做到,也對他以自己做榜樣鼓勵他人為善深感佩服。
了凡四訓「積善之方」裡面,提到善有「陰善」、「陽善」之分:「陽善」就是做善事眾人皆知,老天爺會將之轉為福報,這福報包括「名聲」;而「陰善」就是為善不欲人知,也就是「陰德」,同樣地,老天爺也是會給予報酬的。(報酬不一定是看得見的錢,削弱本有的劫數也是一種福報)。
這裡還有個細節,必須提一下。「積善之方」裡表示,陽善招來的就是好名聲,名聲也是種福氣。但是名聲名氣亦是「造物所忌」。
如果名實不相符,會有意想不到的災禍降臨在他身上;反過來,如果被冤枉栽贓惡名的人,他的子孫往往會突然地飛黃騰達起來。
這種陰德、陽善的差別,以及與宇宙之間的因果平衡,實在是很細微。雖然一樣都是為善都是好的,都可以去做,但積陰德似乎更內斂更紮實、更無風險瑕疵了些。
※在下方輸入您的伊媚兒,訂閱澍水雲美日信,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