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訓裡面,「半善」、「滿善」還有別種說法。
其中,有個耳熟能詳的故事:
道家有八仙,呂洞賓的老師鍾離要教他「點鐵成金」。
鍾離就跟呂洞賓說:「這個法術學會之後,你見到貧窮的人,點一下,就可以幫助他。」
呂洞賓想了想,便問:「此鐵變成金子以後會不會又變回成鐵?」鍾離說:「五百年之後會變回來。」
呂洞賓說:「那豈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,這種事我不做。」
他的老師說成仙要累積三千功行,他這一心念,三千功行一下都圓滿了。
因為呂洞賓不是只想到當下的人,五百年後的人他都能夠去愛護,代表他的心非常仁慈。
以這個故事來說,取巧的人可能會答應學點鐵成金,然後找3000個窮人來幫助,立即累積三千功行的點數,好去當神仙。
但,這樣的神仙沒有什麼令人可敬之處。
會讓人感念的神,必是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,存心仁厚,念念利益眾生,不但要眾生現在得利益,來世得利益,往後生生世世都得利益。
所以說,滿善,關於心念,念頭即是行動,不妥的事不做、不僥倖、不便宜行事,念念利他,亦能成就滿善。
除了這個故事,還有另一種半善、滿善的說法:
做了善事而心不黏在這件善事上,那麼隨便做什麼樣的善事,其實都會很圓滿。
如果心黏在所做的善事上面,那麼雖然終生都很勤勉的做了善事,也只是半善而已。
比如拿錢財來幫助別人,「內」看不見自己,「外」看不到所幫助的人,「中」看不見所佈施的財物,那就是佛經所稱的「三輪體空」。
這時候一心清淨,就像萬里無雲的青空。
如果能達到這個境界,那麼一斗米都可以種無限的福,一文錢都可以消千劫所造的罪。
如果這個心不能忘懷所做的善事,那麼儘管千兩黃金,還是不能滿善,不能得到圓滿的福。
所以說,為善又不執著於善,也是滿善需要的功夫。
※在下方輸入您的伊媚兒,訂閱澍水雲美日信,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