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新聞報導說台中有銀樓和廟方合作,前100位來台中捐血的人,就贈送黃金媽祖當作紀念,現在黃金很貴,一錢九千多,那個捐血紀念品就價值一千多元,於是吸引了各地的人們來台中捐血,解決了血庫缺血的問題。
關於這件事有的人覺得捐血可以幫助別人,自己又可以得到黃金,兩全其美;有的人覺得縱使沒有紀念品也無所謂,有機會幫助別人就會去捐,自己又沒有損失,畢竟有些人因為自身健康關係想捐都還不能捐呢;甚至有些人覺得如果可以的話,還會想把得到的黃金捐出去給需要的人。
您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?
是否和我一樣認為有幫助到別人就是好事,這確實是件好事,但是在《了凡四訓》做善事還有更細的區分。
做善事有真的,有假的;有直的,有曲的;有陰的,有陽的;有是的,有不是的;有偏的,有正的;有一半的,有圓滿的;有大的,有小的;有困難的,有容易的.....。
那麼,善事是如何區分真的假的呢?書裡面提到說:
真的善,是做對別人有益的事;而實際做的只是有益自己的事,是惡。
如果對別人有益,就算是用罵的方式表現,它也是善事;
如果只是對自己有益的事,那麼即是恭敬人禮讓人,也都是惡。
凡事為公就是真;凡事為己就是假。
從良心出發是真;沒有誠心只是做給別人看是假。
為善不欲人知,不求回報是真;為了某種目的而求回報是假。
看了書上的論述,首先,我比較不會照字面二分法去理解,二分法就是非善即惡,就是非真即是假,不是白就是黑,我比較會用純度去思考,於是我覺得「每件」善事要做到99%純金,真的是非常難,畢竟人不是神。
做善事應該是不求回報的,但假如做善事是為了累積功德,算不算是求回報呢?我個人覺得是。
袁了凡行3000件善事希望可以因為累積功德而考上科舉,本身就是有所求的為善,雖然如此,我也覺得他很不簡單,可以有恆心說到做到,而且當他之後成為了縣長,為百姓造更多的福,不也是很好嗎?
有所求的為善,不純,但做了3000件10000件做習慣了,假的也會變成真,練到最後也會是無所求的。就像廢鐵一開始不純,也能夠慢慢去修煉成純度高的黃金。
人心都是希望好人有好報,沒有人是希望做好事反而被狗咬的。如果覺得自己做善事,都得到不好的果報,內心一點也不怨懟,那就真的不是凡人了。
凡人行善累積功德,雖然是有所求的善,不是99%純金的善,但至少有實際去做,總比把自己想得很高超,坐在家裡冥想,就以為能實現世界和平來得強。
以上是這幾天對真善偽善的一個個人反思,下封信,繼續探討,與您分享。請記得收我的信喔~ :
※在下方輸入您的伊媚兒,訂閱澍水雲美日信,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唷!